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S-001 | 08:00-08:20 | 专题发言 |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和脊髓损伤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
吴 毅 | 复旦大学 |
S-002 | 08:20-08:40 | 专题发言 |
脑电图与多模态诱发电位在神经重症康复中的应用 |
吴 文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OR-335 | 08:40-08:45 | 论文发言 |
基于taVNS动态耦合的MI-BCI闭环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
林 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
OR-325 | 08:45-08:50 | 论文发言 |
在脑缺血急性期cTBS通过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抑制FAS介导的外源性凋亡 |
杨朋坤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OR-318 | 08:50-08:55 | 论文发言 |
基于JHU-ICBM脑图谱对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DTI分析 |
杜玉英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OR-308 | 08:55-09:00 | 论文发言 |
脑卒中后足踝运动眼动认知双重任务能力定量评价研究 |
王小蒙 | 山西省人民医院 |
OR-293 | 09:00-09:05 | 论文发言 |
脑桥被盖网状核谷氨酸能神经元调控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参与卒中后痉挛的机制研究 |
秦文婷 |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
OR-280 | 09:05-09:10 | 论文发言 |
基于吞咽功能分级的多模态精准营养干预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
朱美红 | 嘉兴市第二医院 |
OR-276 | 09:10-09:15 | 论文发言 |
三叉神经电刺激调节创伤性脑损伤相关抑郁症的神经环路机制 |
杨 仟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OR-273 | 09:15-09:20 | 论文发言 |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
周小萍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OR-266 | 09:20-09:25 | 论文发言 |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电活动特性的研究 |
韩 雯 | 中日友好医院 |
OR-261 | 09:25-09:30 | 论文发言 |
基于脑机接口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远期疗效的追踪研究 |
毛明明 | 晋城市人民医院 |
09:30-09:40 | 讨论点评 |
讨论与交流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S-003 | 09:50-10:10 | 专题发言 |
脑损伤后步态分析与康复策略 |
陆 晓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S-004 | 10:10-10:30 | 专题发言 |
神经重症康复患者营养支持策略与临床实践 |
康治臣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
OR-257 | 10:30-10:35 | 论文发言 |
不同时间间隔cTBS预调控iTBS方案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
眭有昕 | 香港理工大学 |
OR-253 | 10:35-10:40 | 论文发言 |
iTBS 刺激 M1 或 DLPFC 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准确率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付欣瑜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OR-252 | 10:40-10:45 | 论文发言 |
跨半球PMC-M1的功能环路及可塑性调控探究——基于nTMS的研究 |
顾明辉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OR-248 | 10:45-10:50 | 论文发言 |
低强度聚焦超声介导的神经可塑性调控:卒中后脑网络动态重组与多模态康复 |
边仁秀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OR-244 | 10:50-10:55 | 论文发言 |
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协同效应的商榷 —— 基于临床病例拮抗作用特征的分析 |
刘 敏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OR-232 | 10:55-11:00 | 论文发言 |
基于皮质-皮质关联刺激调节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中的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图论研究 |
邢相欣 | 山东大学 |
OR-215 | 11:00-11:05 | 论文发言 |
影响脑卒中患者足踝-脑机接口训练下肢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翟晓雪 |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
OR-207 | 11:05-11:10 | 论文发言 |
基于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的不同方式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
王辉煌 | 徐州医科大学 |
OR-200 | 11:10-11:15 | 论文发言 |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扣带回脑网络连接特征研究 |
王正韬 |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
OR-185 | 11:15-11:20 | 论文发言 |
小脑与前额叶在言语反馈调控中的交互机制: 基于经颅磁刺激的证据 |
陈明圆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1:20-11:30 | 讨论点评 |
讨论与交流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3:55-14:00 | 致辞 |
致辞
王楚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S-005 | 14:00-14:20 | 专题发言 |
睡眠和慢性疼痛 |
黄宇乐 | 香港理工大学 |
S-006 | 14:20-14:40 | 专题发言 |
澳门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经验分享 |
刘中良 | 澳门镜湖医院 |
S-007 | 14:40-15:00 | 专题发言 |
智慧康复医学学科发展创新思路探索和实践 |
黄国志 | 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
S-008 | 15:00-15:20 | 专题发言 |
呼吸吞咽协调性功能失调的研究及其进展 |
窦祖林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S-009 | 15:20-15:40 | 专题发言 |
基于人工智能的康复功能评估 |
陈卓铭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S-010 | 15:50-16:10 | 专题发言 |
脑类淋巴循环精准测量与调控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
徐光青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S-011 | 16:10-16:30 | 专题发言 |
意念超能力?—脑机接口在康复科应用进展与实践 |
欧海宁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S-012 | 16:30-16:50 | 专题发言 |
脑机交互用于意识障碍患者脑感知与脑调控 |
谢秋幼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S-013 | 16:50-17:10 | 专题发言 |
AD及其前期的中西医康复临床与脑功能研究 |
陈尚杰 |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
S-014 | 17:10-17:30 | 专题发言 |
基于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与吞咽障碍的康复 |
陈 艳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17:30-17:35 | 总结 |
总结
胡昔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